梁皇大壇
畜生、餓鬼、地獄是三惡道,都是從貪嗔癡引起,所以在梁皇大壇,特別要懺除由我們的瞋恨、貪心、癡心,所引起的無明煩惱。我們在這個梁皇壇,每天放燄口,做佈施、施捨,讓整個餓鬼道眾生,都能得到甘泉,獲得飽滿。-心道法師
梁皇壇,是靈鷲山水陸法會外壇中的最大的壇場,故又稱『大壇』。梁皇壇壇城中問供奉釋迦牟尼佛,左右分別為韋陀護法和伽藍護法;左邊設有超度壇城,供奉地藏菩薩;右邊則是消災壇城,供奉觀世音菩薩。梁皇壇主要奉誦經典為《梁皇寶懺》,同時也是法會期間主要做焰口佛事的地方。
法師人數:廿四人
誦經典:《梁皇寶懺》、《梵網經》、《延生普佛》、《往生普佛》
持誦部數:廿四部
梁皇大壇-《梁皇寶懺》
《梁皇寶懺》原名《慈悲道場懺法》,是懺罪消災,救度亡靈的法門,有懺王之稱。相傳梁武帝的夫人郗氏,生性好嫉、瞋心及忌妒心太重,死後墮入畜牲道為大蟒蛇,遂出現在武帝的夢中,請求武帝為她修設功德,脫離蠎身。於是,梁武帝懇請寶誌禪師,邀集九位高僧,依經懺要義,制懺文十卷,為其懺悔、超度郗氏。禮懺之後,皇后郗氏承接了功德並化生天人,在空中謝帝而去;故俗稱《梁皇寶懺》、《梁皇懺》。
《梁皇寶懺》是為我們開示:如何從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的凡夫,透過真誠懇切的懺悔、皈依、發願、回向,而修行成佛的方法。透過禮拜《梁皇寶懺》使人能洗滌所有罪業,並發起持戒不犯之心,為六親眷屬、七世父母、冤情債主懺悔業障,也能為自己懺悔過去和現在三業重罪,利己利他,消除煩惱,增福增慧,法界有情同沾法喜。
這部懺法的內容,取錄諸多大乘經中的章句,並從經論中錄出1,275尊諸佛名號,內容共有十卷,是漢傳的佛教裡,最大、最重要的一部懺法、懺儀,因此素有「懺王」的美譽,亦是中國佛教流傳最久的一部懺法。
心道法師說:「『懺』就是一種除舊,除去我們舊有的、儲蓄的、不好的、累積的意識,讓我們的內心清淨。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都會儲蓄很多很多的記憶,好的記憶當然是舒服一點,壞的記憶呢,當然是讓人不舒服的,所以不舒服怎麼辦呢?所以,我們要常常懺悔我們內心的不好的記憶-垢物,垢物就是骯髒的東西,所以懺悔是一個非常大的快樂。我們在懺悔之後,心就會開闊,福氣就可以流進來;沒有懺的話,那就是容易塞住,好像水管塞住一樣,福氣都流不進來。」
每個人生命當中都會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佛教稱之為業障。所謂業障,是我們以前或前一生或更早以前所作的一些惡因,而成為現在的障礙,這些業障能障礙我們的學業、事業、道業、家庭、及身體的健康。通常一般人生病了,都急於到處求醫想要治癒,或工作上遇到障礙也是很少反求諸己;但佛法告訴我們,生病了除了用醫藥以外,還要知道懺悔、反省自己的身、口、意所造做的惡因,所以,如果能至誠懇切地懺悔,則業障就會消除,善根就能增長。地藏經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犯錯而不自知,因此,不一定要等到犯了過才懺悔,應隨時心存慚愧、懺悔。參加梁皇壇法會便是將自己的心放入佛法的清涼水中,藉著一次又一次的禮佛懺悔,讓染污的心恢復自性清明,如此也才能納受佛法的清涼自在。
梁皇大壇-《梵網經》
《梵網經》,全稱《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又稱《梵網經菩薩心地品》、《菩薩戒經》、《梵網菩薩戒經》、《梵網戒品》。本經的特色,在於指點眾生的佛性,且明確地指示吾人如何由始至終的修行妙道,而此修行之道,即是心地道、心地戒。
《梵網經》分為上、下二卷,主要是在說明菩薩修道的階位及應受持的十重四十八輕的戒相。本經以大梵天王的因陀羅網重重交錯,無相障閡,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諸佛的教門也重重無盡,莊嚴法身無所障閡,所詮的法門重重無盡,譬如梵王之網,所以稱為《梵網經》。
上卷是佛陀於第四禪天普接大眾,使歸蓮華藏世界的紫金剛光明宮中,向臺上盧舍那佛請問菩薩的行因,盧舍那佛於是對千百億的釋迦佛廣說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等三十心及十地等四十法門。此四十法門,是盧舍那佛先為菩薩時,所修入佛果的根源。下卷主要是記敘佛陀在娑婆世界閻浮提的菩提樹下為大眾說示菩薩戒的十重重罪、四十八輕戒,以及受持菩薩戒的利益。
梁皇大壇-普佛
「普佛」也是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佛偈、拜願、三皈依、回向。可因打普佛之目的不同而更改讚佛偈及拜願時的佛菩薩聖號。例如延生普佛,目的是消災延生,所以禮拜稱念藥師佛;而往生普佛,目的是往生追薦,所以禮拜稱念阿彌陀佛。 大壇在水陸法會最後一天上午舉行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二場佛事,主要目的是藉虔誠禮敬諸佛、懺悔業障、供養三寶,為全體與會信眾及其親友祈求消災延壽,並且超薦先亡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