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親的彼岸之約:在水陸法會中,從不捨到圓滿的救度
在疫情封城的孤寂與混亂中,許多離別來得倉促,留下無盡的遺憾。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兒,在至親父親往生時,經歷了無法好好道別的錐心之痛。這份遺憾,成為她與靈鷲山水陸法會深刻相遇的起點,並開啟了一段跨越陰陽、從執著不捨到光明引度的深刻旅程。這不僅是一個關於超度的故事,更是一份關於約定、放下與生命終極關懷的見證。
疫情下的倉促永別,無法彌補的遺憾
「2021到2022年,我的外婆、爸爸、公公相繼往生。那時上海正封城,一切都很混亂。」最讓她心痛的是父親的離去。父親因癌症復發住院,卻被封控在院內。「那間醫院很悲慘,每天都有很多人往生。」即便她想盡辦法透過關係送去物資,也讓父親能分給同房病友,卻無法改變殘酷的現實。
「2023年4月20日凌晨,爸爸往生了。當時的上海空無一人,我只能獨自駕車到醫院門口,趁他們把爸爸的遺體運出來,我趕緊在馬路上草草地磕了三個頭」那個時候沒有告別式,沒有親友陪伴,殯儀館人滿為患,連一具像樣的棺材都沒有。「我求他們,只要能用錢解決我都願意。」最後她花了幾千塊,才勉強為父親鋪上紙錢,當天下午就火化了。那張倉促火化前的照片,她至今不忍再看。「看了就覺得心好酸,這是我父親人生最後一段路,卻什麼儀式尊嚴都沒有。」
父親的求助與不捨
帶著這份巨大的遺憾,她將希望寄託於台灣靈鷲山每年舉辦盛大的水陸法會。之前報名參加,只覺得場面非常莊嚴,但還不太懂其中的深意。2023年她報名並且親自來到現場參加,而轉折點發生在「幽冥戒」佛事現場。當時,她有些疲倦,閉上眼卻兩度感到被人推動,身旁的師姐卻說沒有碰她。
「我當下感覺很靈敏,就知道有事。靜下心來,“感覺”到爸爸了。」父親向她訴苦:「我現在好苦啊…而且我走的時候,誰都沒有看到。」雖然女兒已在各地寺院為他舉辦多次的超薦法會,但父親仍因對家人的不捨與離世時的孤寂,充滿執著,無法放下。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2023年「送聖」時,她更清晰地感受到一股力量拉扯著她,父親的聲音傳來:
「我不想走,那邊太苦了!」那份強烈的牽掛令人心碎。她當下與父親立下約定:「我跟你保證,只要我來,每一年都會為你報名水陸法會,直到你能接受超度,離苦得樂!」
《觀無量壽經》紀載:
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從執著到放下,2025年的圓滿約定
2024年,因疫情無法來台,但她持續為父親報名靈鷲山水陸法會。
2025年來台前,她再次與父親「溝通」:「你這樣太苦了!我們今年再做個約定,只要法會上有機會,你一定要把握,一定要下決定,往生淨土!」這次,她全心投入每一場佛事,把功德迴向給父親往生淨土。再度來到關鍵的「幽冥戒」,當心道法師帶領皈依時,「我觀想到心道法師正在為我父親進行三皈依。」她急切又至誠地在心中勸導父親:「爸爸、快皈依啊!你快點!快點!機會來了!」接著,在法會的莊嚴與佛號聲中令她的心寧靜了下來,她感覺到一道金光現起後,立即跪了下來,眼淚不止地輕聲呼喚:「爸爸,你這一世的使命已經完成,不要再牽掛了!我保證會照顧好媽媽,你要歡喜地去佛國淨土,這才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千言萬語,唯有請父親先放下!她甚至憶念已往生的外婆一同幫忙勸導,深知父親孝順,會聽從長輩的話。「那一刻,我感覺到他終於放下了執念,滿心歡喜跟隨佛菩薩往生淨土了。」
發願與傳承:從自度到度他
父親的圓滿,點燃了她更大的願心。在隨後的燄口法會中,她發下誓願:「爸爸,我們要一起發願!不僅為了自己,更要接引更多像你一樣受苦的眾生,特別是那些無人超薦的孤魂。」她想起父親醫院裡那些孤獨離世的病友,更覺使命深重。
她也深受其他師姐推廣水陸法會的熱忱感動,決定從自身做起。「我發願,每天在朋友圈分享一段水陸法會的內容,從《時間與空間的旅行》這本書開始,一點一滴地播種。哪怕一年只多影響一個人,都是好的。」
她更計劃明年(2026年)帶著丈夫與孩子一起來參加,將家庭旅行變成一場生命教育。「我要在孩子心裡種下善的種子,告訴兒子,將來要做“接班人”。」
她笑著說,女兒也搶著要報名。而母親也因為慢慢地理解水陸法會的內容,由「疑」轉「信」。她深信,心道師父說過:「水陸法會是往生淨土最快的捷徑,並且冥陽兩利。」這份確信,來自親身的見證與感動。
修行之路:從焦慮到安定
回顧自己學佛的歷程,她坦言2023年初次來山時,心是焦慮不安的,身上甚至會發疹子。那時多是“為自己求”。但隨著參與靈鷲山的四期教育、聆聽師父開示、並且持續著師父給的定課(誦《金剛經》、〈大悲咒〉《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心咒》),她的心逐漸沉澱下來。
「參觀師父當年修行的小小山洞時,內心極受震撼。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師父能堅持修行,這份慈悲願力不可思議。」現在,她辦公室常播放師父的〈大悲咒〉,脾氣也變得溫和,對心道法師所宣說的靈性即生態認同,開始實踐簡樸生活,減少浪費。她深刻體會到,修行帶來「定」功,而定能生「慧」,讓她面對事業與家庭時,更有智慧與慈悲心。
一份邀請,一場生命的約定
從無法好好道別的遺憾,到在水陸法會中完成跨越生死的救度,這段旅程充滿了佛力的加持與個人願力的實踐。
她說:「既然有這麼好的方法,為什麼不分享給更多人?」、「這不是感應神奇,而是一條真實的生命修行之路。」
現在,她真誠地邀請您,為您摯愛的親人,也為無量無邊的受苦眾生,一同參與這場殊勝的生命盛宴,讓我們一同醞釀這份殊勝的緣分,成就究竟的安樂與解脫。相約靈鷲山水陸法會,共同成就這份慈悲的約定。